云计算

    北京云基地困惑:手捧金饭碗却没有饭吃

         [ 科技日报 转载 ] 暂无评论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计算中心主任谢威大概没预料到,投资上亿元、精心设计施工建成北京市云计算基地(一期),却遭遇了应用难的窘境。

      坐落于北郊永丰产业基地的北京市云计算基地,是北京市“祥云工程”最主要的支撑基地之一,其总计算能力可达200万亿次。特别是该基地率先推出“北京工业云”的发展理念:基于互联网提供工业产品设计的计算机辅助开发的公共应用服务。

      是云计算太阳春白雪而和者盖寡吗?对此谢威很不认同。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在这方面云计算可是最“给力”的平台。产业要升级换代、科技成果有效转化……都离不开工业化设计、技术仿真。以汽车设计为例,发达国家的汽车至少要在计算机上进行5次仿真设计才能进行样机生产,节约成本至少20%。由于投资巨大,我国几乎没有一家企业具备这样的设计条件。

      北京市云计算基地还有一个理应让国内企业心动的特点,就是它的本土化优势。作为我国最早的计算基地之一,这里积聚了一批国内计算机领域的资深专家。如今,虽然北京市的专业科研机构都有了自己的计算中心,但极少有能够针对北京市企业发展现状提供多元应用功能的工业软件设计系统。北京市云计算基地的专家们采取“引进—吸收—再创新”的模式,开发了10余种个大型通用软件,“基本可以满足制造业企业工业设计的需求”。

      而实践的例子同样令人鼓舞。该基地应用“工业云平台”,为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进行的结构震动仿真分析,仅用传统设计10%的时间,即得出精确的数据结论。不仅节省了人、物力投入,还全面优化了设计水准。如今在此项目上完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隔振技术和产品,物美价廉,已经完全替代了进口产品,占据国内70%的市场。

      在线培训是该基地认为又一个工业云技术应该有所作为的领域。技术精、能力强的工人奇缺,已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高效培训达标的高素质工人,却又因师资、教材水准差异以及空间有限等原因难以发挥更大作用。而这一切在用云计算来破解不是一件难事。“我们已经购买了国际最先进的培训教材,可以同时在线培训10万人。”

      市场需求旺盛,而云计算基地却难有助力机会,有劲使不上。这“一边捆着草一边饿死牛”的现实,正是北京市云计算基地“工业云”的疑云。

      原因何在?仔细分析,关于云平台,确实具有广阔的应用。但是这仅仅是其“理论”。要让市场、特别是中小企业认识它、应用它,还需要一段较长的“认同期”。如果由着市场自然认同,对企业转型发展是远水难解近渴,而云计算基地建设中的国家投入、银行贷款也难以回报。

      缩短市场认同期的有效路径选择之一是政府采购。通过政府采购加以扶持,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各国政府普遍采取的做法之一。上世纪70年代,当英、法、德联手研发出A300客机时,全球飞机市场是波音“一机独大”。滞销的A300曾停满了空客总部的机场。转机来自于参与空客的三国政府联合采购。谢威认为,在云计算领域实施有效的政府采购行为,还有助于国家安全这一重大话题。通过政府采购选拔技术领先、管理可控的云计算平台,应用于金融、公安、国防等领域,可以在安全、精准的前提下,实现大幅提高上述领域的管理能力和效率。

      但愿云计算的疑云早日消失。

    关注排行榜

    产品品牌

    文章推荐

    互动沙龙

    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返回首页
    专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