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边缘混合开源五化加剧 2018上半年云计算回顾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云计算正在从IT转型的外部助推器成为内部催化剂,使得企业云化发生着化学反应。如今,企业讨论的早已不是上云与否,而是如何将云计算扎根到行业场景中去探索智能边缘化、多元化、混合化。同时,像OpenStack这种开源技术的广泛采用,也为中国云计算厂商提供了加速超车的机会。

    边缘混合开源五化加剧 2018上半年云计算回顾
    边缘混合开源五化加剧

    边缘智能化

          如何从智能云向智能边缘延伸,这是上下游厂商都在思考的问题。当计算被推进到网络边缘,更加靠近数据源头,终端设备可以在接近本地一侧获得分析响应,以缓解从端到云的数据量传输负担,与之相应的存储和带宽成本也会减少。然而,随着数据量的指数级增加和计算环境愈发复杂,要想构建一套完整的云、边缘、终端体系是非常不容易的。

          根据Metcalfe's Law,网络价值和用户数的平方是成正比的,当越来越多的人和智能的物连接在一个网络上,会让整个网络增值。物联网的机遇让英特尔、微软、思科、华为等企业盯上了边缘端,但事实是很少有企业或者方案供应商能够把从云一直到边缘的一段一段的方案连接得很好。此时,上游厂商的平台的战略视角、软硬件工具支持,以及开放式的合作理念就成为了破局之道。

          整体来看,云计算服务最多的还是设备端,物联网则是连接这些端的关键桥梁,无论是之后衍生出的移动边缘计算还是移动云计算,都在将重心引到端上,而不是将精力“浪费”在传统的IaaS或PaaS端。因此,云服务商在处理工作负载时仍将遵循“大智能”在云端,“小智能”在边缘的原则,但长期来看产业上下游围绕边缘场景打造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已成必然趋势。

     混合云垂直化

          随着全球企业迈进混合IT时代,通过云计算重构传统IT环境是大家都在尝试的手段。不过在谈论云部署之前,有必要冷静下来,想想行业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以制造型企业为例,工业互联网所产生的数据量比传统信息化要多数千倍甚至数万倍,并且是实时采集、高频度、高密度的,动态数据模型随时可变,这么大规模且复杂的数据上传到公有云,能够给出恰当处理办法和合理价格的云服务商并不多。此时,或许选择私有云或者混合云是较为适宜的。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CIO夏乐冰曾告诉笔者,传统企业做出上云的决定很艰难,因为很多软件要重构,也许意味着前期的投资可能就打水漂了,可矛盾在于再在旧系统上投资又迟早会被淘汰。因此,传统厂商往往会选择将新业务系统在用云技术开发,旧有业务一步一步上云,通过微服务架构和API将传统技术和应用利用起来。

          这一过程中,混合云仍将是长期的主流方案。过去一段时间,像戴尔EMC、联想、华为这些服务器市场的重要玩家相继与微软合作上线了“交钥匙”的混合云平台——Azure Stack,并且出货量在客户群之中颇受认可。此外,IBM也在借助自有的混合云环境去帮助制造等传统行业转型,像之前提到的福耀玻璃,可以利用IBM的云平台构建全球化、可视化的应用系统,把国内成熟的管理流程、工艺流程统一部署到云端,将传统开发一片玻璃的研发周期有效控制在六个月甚至两个月内。

     多云普及化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此简单的道理,IT企业自然都明白。2018年,企业IT采购的多云化愈演愈烈,而该趋势在像kubernetes这样的核心云技术开发者群体中似乎也达成了共识。从上云之初地逐步摸索,到之后总结经验去挑选更匹配的云服务商,客户也在逐渐成熟。的确,没有一家云服务商能够实现“大一统”,这才带来了MSP等细分云领域的商机。谷歌之于广告的AI算法和HPC、微软之于数据和系统迁移、甲骨文的DaaS……不仅每家厂商都有所长,而且客户在选择云服务商时的利益考量也不忽视。

          当然,由于每家云服务商在全球各个地域开展业务情况有所不同,在合规性、可用性等方面也会有差异。站在客户的角度,要做的就是在部署业务时兼顾标准化和创新性,不要盲目去排斥多云,早做打算可以降低网络拓扑、访问资源时的成本支出。同时,考虑到AWS、Azure、GCP等主流云平台使用的底层语言是相通的,也降低了构建多云环境的门槛。

          幸运的是,OpenStack对多云的支持力度不小,并且多数公有云服务商都在努力配合基于OpenStack去构建多云环境。举个例子,Azure Stack与Windows Server之间可以进行数据的无缝迁移,红帽则是一直专注于OpenStack私有云和公有云。对于企业客户来说,不会去考虑依赖Linux、Windows、物理机还是云计算,核心诉求就是满足基础架构的需要从而降低成本。对此,除了API会扮演较以往更重要的角色,在MSP领域也会有一批独角兽涌现出来。

     开源成熟化

          既然说到OpenStack,开源为中国云计算厂商带来机遇无疑是巨大的,甚至连Cloud Foundry Foundation执行董事Abby Kearns也对笔者表示认同这一观点。工作负载在进行快速迁移和优化的时候,开源不仅充当着钥匙的作用,还给予了客户充分的自由度。继OpenStack之后,最初由谷歌设计的Kubernetes也站上了历史舞台,容器编排工具和微服务已经成为主流。

          就笔者对微软合作伙伴的采访,Kubernetes在联合Azure工具进行开发的时候已被广泛接受,Docker、Mesosphere DC/OS也会Kubernetes张开了怀抱,Kubernetes认证计划亦在流行开来。借此,企业在部署IT环境时可以直接选择打包交付,而不用再费劲去迁移就有的业务系统,这种抽象的能力对混合云似乎并不是好消息。

          如果在2018年不谈Kubernetes,就不能算是云计算的明星公司。围绕Kubernetes建立生态圈将成为云服务商、开发者、软件服务商在今年的主要趋势,而Kubernetes技术也会帮助每一位开发者去开发容器化的云交付解决方案。

     软件云服务化

          MAU早已超过1.2亿的Office 365,可谓是传统软件SaaS化的成功转型代表。在微软身后,SAP、Adobe、Autodesk等老牌软件企业都在加速向云迈进。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业务形态,更表现在资本层面,看看SAP的采购清单:2014年34亿美元收购SaaS公司SuccessFactors、83亿美元收购了Concur、2018年24亿美元云CRM公司Callidus……此外,SAP自己也在打造ERP云、人力云、分析云……再来看Adobe,文档云、创意云、体验云……已经让其化身SaaS企业,业绩也在去年达到了最好水平。

          在云端再造一个Salesforce,这恐怕是每家IT企业的梦想。与传统的CRM软件相比,SaaS化可以为SMB企业提供垂直细分的定制方案,而这种灵活部署的措施也正好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业务架构。有数据表明,SaaS化的产品在全球CRM市场的份额占比正逐渐增长。从单一产品化到集成化,再到渗透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化,传统软件的交付发生了根本变化。简单来说,产品SaaS化带来的好处不仅是开发和销售周期缩短,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厂商有机会拓展渠道合作伙伴的规模。

          回到国内市场,像金蝶、用友这些做传统软件起家的企业也在“壮士断腕”地将产品SaaS化,像金蝶则是喊出了到2020年云业务营收占比将超过60%的口号,彻底转型为一家“云计算”公司。可以预见,软件云服务化在2018年将愈演愈烈,而围绕SaaS产品构建的底层云平台、ISV生态也将日益繁荣。

    结语

          2018上半年的各种云计算市场厂商中,没有听说过大面积、长时间宕机现像,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国内云厂商都在喊智能化,腾讯干脆提出了智联网,慢慢缩小着与国际巨头的差距,而OpenStack在中国市场的异常火爆也为CSP们降低了入局门槛,而开源的普惠亦将为中国厂商超车提供新的机遇。2018下半年,各大云服务商在深入行业智能化的同时,势必也会加大自主可控技术的研发力度,而围绕开源和自主的争议恐怕仍将持续。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边缘混合开源五化加剧 2018上半年云计算回顾//cloud.zol.com.cn/692/6926177.html

    cloud.zol.com.cn true //cloud.zol.com.cn/692/6926177.html report 6248       云计算正在从IT转型的外部助推器成为内部催化剂,使得企业云化发生着化学反应。如今,企业讨论的早已不是上云与否,而是如何将云计算扎根到行业场景中去探索智能边缘化、多元化、混合化。同时,像OpenStack这种开源技术的广泛采用,也为中国云计算...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
    周关注排行榜
    • 产品
    • 品牌
    推荐问答
    提问
    0

    下载ZOL APP
    秒看最新热品

    内容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