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ZOL首页 > 云计算 > 前沿技术 > 伪云批判堂 > 专家质疑云计算炒作 企业谨防成牺牲品

专家质疑云计算炒作 企业谨防成牺牲品


网络 【转载】 2010年09月15日 10:09 评论

  作为一个新兴的时尚名词,“云计算”这个时候正受到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技术人员及商业模式研究人员的高度追捧,他们坚定不移地认为云计算是把他们带出创新枯竭的互联网应用沙漠和让他们跃升到同行中的有价值岗位。不管是救命稻草还是卖身的草标,他们打算抓住云计算这根看起来模模糊糊的稻草,正因为此,各种各样的云计算文章铺天盖地的出现,各种名目的研讨会此起彼伏,甚至已经发展到以讹传讹、神乎其神、不能自拔的地步了。

  更要命的是,事情并不仅仅这样简单。云计算的幕后推手在操控这这一切。本文就试图告诉你,谁是云计算的推手,谁因为云计算而受益,谁花钱购买了云计算, 谁是山寨云计算,谁在看热闹,谁是倒霉蛋,谁是保持清醒的那一个。

  云计算的来龙去脉一

  很明显,现在有三种对云计算前世今生的论述,先来看看第一种历史观的论述,该论述试图为云计算找到祖宗八代,并证明云计算是一个比互联网更早就已经开始孕育的事物,有趣的是你可以在这个年表中看到中国市场正好是云计算的试验田,至今还没有任何可以收获的果实(见附录一)。

  这个年表主观上想论述云计算的来龙去脉,但客观上反倒说明,云计算并不是新技术或新模式,只是在商业活动需要时,将一些技术、市场、产品、人类活动统称为了云计算而已。

  云计算的来龙去脉二

  第二种的云计算来龙去脉是按照商业操作痕迹被捕捉到的。这是操作者很不想被人发现的事情,因为这将意味着他们的目的过于赤裸裸的暴露,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我们以云计算在中国的炒作为例来审视这一线索。

  2008年3月17日,谷歌CEO 施密特访华,以秘密武器公布的方式提出“云计算”战略,并阐述“云计算”这个数据处理上的新概念意味着海量计算和数据将“分摊”到众多计算机群组,从而以更高的效率处理完成。

  此次施密特言论以及日后谷歌每一次对云计算的观点发布,都在维持谷歌公司的同一个商业目的,那就是,云计算是谷歌公司提出的,是数据处理新概念。谷歌用云计算这种模糊定义,让用户无法想象实际的谷歌运营状态,强化谷歌的高深莫测,明显拉开谷歌与百度等在搜索引擎业务竞争中的品牌差距;同时,谷歌为其收购或自行开发的应用能够融合到谷歌品牌和业务系统而做铺垫,所以谷歌很小心的露出一个叫GOOGLE-APP- Engine的尾巴,看似一个开发的姿态,其实那只是烟雾弹。

  鉴于谷歌在业界和互联网用户的已有地位,谷歌的一举一动势必引起业界效仿或搭顺风车者众多。

  IBM推出蓝云和智慧地球,试图在气势上站到谷歌的上风处。IBM把云计算、物联网、以及过去IBM的口号“随需而动”都混在一起发起市场攻势。IBM很成功的在中国游说了好几个地方政府,让他们参与建立了若干个IBM云计算中心,只是中国某些地方政府非常喜欢的一种 IT投资建设模式。为了回避云计算业务必须占有用户数据,而用户对数据安全非常担心,以及行政管辖范围限制了数据共享,IBM提出私有云这个云计算的“私生子”。

  IBM的目的是帮助想建立云计算的用户建立他们的云计算。所以,用户有可能因为对云计算的理解是大型和系统完整,所以,需要向 IBM购买大量IBM服务器、软件、咨询、服务和考察费用。在我们看到的几个例子中,IBM很好地将他们过去的产品换上云计算的包装又一次的卖给了可能并不需要这些东西的客户。这样的事情不是只在IBM发生,多数的政府IT采购项目都会有大量冗余或浪费。

  第二批跟进的是虚拟化软件厂商,有代表性的是EMC。EMC 2003年花费6.35亿美元收购了VMware。对于EMC和VMware来说,他们的主要的目标是提供存储类硬件、虚拟化软件的基础架构,可以使得大的企业、大服务商用同一套架构筑起内部云和外部云。去年和中国电信推出了E云的云存储服务。而近日,EMC与富通科技宣布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此举将进一步拓展EMC在中国的云计算之路。

  VMware在云计算市场中,来了一个韬光养晦、后发制人的策略,当谷歌等的云计算被媒体捧到天上的时候,VMware才站出来说,谷歌他们的云计算是用我们的软件实现的。这好比是额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尤其受到那些对建立大型计算中心遥不可及的小IT公司的欢迎,因此他们认为,掌握一个虚拟化软件就可以建立云计算名义的服务了,是否有些山寨那就让管闲事的人说去吧,我们反正和谷歌使用的是同一个技术。

  在这之后,一些反应迟钝或谨小慎微的公司看到云计算这样忽悠也居然真的能受到关注和有市场机会,于是他们也脱掉过时的宣传外衣,换上或添加一件有云计算标志的外套。例如:Sun、Oracle、CA、HP、DELL、Alibaba、浪潮、用友、金蝶等等。他们非常清楚,自己不但没有所谓的云计算技术也没有云计算服务,但是,用户也许并不那样在意,有时候,IT产品也是一种时尚产品,换换包装更好卖。

  跟随巨头企业炒作概念,靠搭顺风车的小IT公司宣布自己是云计算的那就不计其数了,从金山、360、中企动力、世纪互联、趋势科技、八百客、百汇、金算盘、中搜、快网,甚至靠做网站的个人工作室也号称云计算建站。

  在众多利用云计算概念的大公司中,微软是一个特例。这一次不像微软在Windows中捆绑免费IE打败NETSCAPE那样简单,因为谷歌是一个用户量和影响力远远大于当年NETSCAPE的厂家,而谷歌想要动摇的不仅仅是微软的应用软件市场,而是微软的根基。所以,虽然今天微软在操作系统及通用应用软件仍然占据90%以上的市场,但它不得不防范这个来自互联网入口企业的威胁,这个威胁的行动代号就叫“云计算”。

  微软的反击在第一个阶段显然有些简陋,他们拿出的武器叫“云端”,意思是,将服务器计算和终端计算集合起来才是用户的最佳选择。后来,碍于人们对IT创新的渴望,微软又增加云计算操作系统,云计算服务等看似创新实际还是老一套的东西。显然,用户对谷歌一派的更美好的云计算描述所吸引,虽然他们并没有得到什么实际的云计算服务。有讽刺意味的是,大多是被调查的云计算专家和用户,往往将微软的HOTMAIL 邮件服务推举为最佳云计算产品代表。

  微软的这一做法,是为保持在市场的领导地位和安抚用户,让他们对微软这个品牌保持信心和自豪感。

  当然,在云计算的浪潮中,还有一个不能缺少的角色就是媒体。新奇的概念、新产品的推荐、新理念的发布、厂家间的口水战,都是媒体需要的素材和广告收入的来源。惟恐天下不乱的媒体既扮演中立客观的角色又是挑起战争的“长舌妇”。

  办活动、搞研讨、评专家、做调查、发软文,忙的不亦乐乎。至于对错,这些商业和非严肃技术话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人会去刨根问底,只要今天抓住眼球和广告稿客户就是胜利。用户又不是第一次被忽悠,媒体的生存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热热闹闹的云计算大戏已经开演了2年多,并还在继续表演,那么谁是云计算的买单者呢,这些大声高呼云计算的声音都是来自商业公司而不是学术机构。所以,我们看到了不少中国各地建立云计算中心的消息,他们都是号称数亿人民币的投资,其中包括地产、硬件、软件、咨询、公务员就业、配套服务等各个环节。要是投资太少,反而会被说成是规划不够长远、投资力度不够、浪费社会资源。

  专家慧眼 一语道破天机

  看到以上文字,你是不是有些不服气或感到悲哀了?那么,来看看另外一种来自大多数,但他们的声音并未发出或没有得到广泛传播的言论。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在届云计算大会上强调:“云计算的发展不能炒概念,也不能盲目建立云计算中心。企业界和科技界要准确定位,加强交流与合作,避免造成庞大的资源浪费。”

  倪光南:“云计算”本身不能说是炒作,而是一个新潮流,因为它反映了客观的技术发展趋势和用户的实际需求。不过,很多公司在宣传“云计算”时都带有自己的市场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带有“炒作”的成分。企业应该善于把握机遇,而不要盲目地跟别人去炒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幼平:“云计算”的前身是网格计算。当初国际巨头鼓吹了10年的网格计算,如今来看也还是一个科学理想,只因为缺乏关键技术的突破。如今,网格计算最早的发源地美国和欧洲也很少谈论网格了。

  中国开放源码软件推进联盟主席。曾任国务院信息化联席会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吉通公司董事长,主持首都电子商务工程的研究与实践的陆首群:中国已有二三十朵云,但我对盲目跟风的中国云的未来,表示谨严的悲观。

  中国科学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荆继武:云计算挑战国家信息安全

  百度CEO 李彦宏,云计算换汤不换药……

1 2 下一页
本文导航
  • 第1页:云计算的来龙去脉
频道热词:服务器  空调    无线路由器  
视觉焦点
云计算前沿技术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