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中国,放眼未来
2015年9月,微软公司执行副总裁Scott Guthrie在北京宣布Azure上的MySQL数据库服务正式投入商用。"MySQL服务就是我们CCIC从中国用户的需求出发进行研发,从中国引领全球研发的一个典型。"梁戈碧介绍说,"坦率地说,在中国的数据库市场上,MySQL占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很多客户都在用,所以我们CCIC从满足本地用户的业务需求出发,启动了这个项目。"
LAMP--Linux、Apache、MySQL、PHP,是开源世界的四大支柱,微软云要拥抱开源,自然少不了对它们的全面支持,由CCIC开发的Azure MySQL数据库服务,帮助微软云补上了在开源数据库领域的重要一环。"Azure MySQL很受欢迎,目前已经有超过200家付费用户,并且还在稳定增长。我们正在计划将这项PaaS服务推广到全球其他地区的Azure服务上。"
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服务本土客户和开源社区,是梁戈碧给他的团队提出的一项明确要求,而这需要真正从用户的体验出发,从细处着手,设身处地为用户着想。以微软云在中国的门户WindowsAzure.cn网站为例,最初它只是直接照搬了美国Azure官网的架构,对文字进行了汉化而已。但国内用户对这种"高大上"的设计并不买账,认为很多东西不好找,看不懂,甚至因此对Azure产生了隔阂。
为此,CCIC团队专门研究了国内主要门户网站的设计风格,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重新设计了门户网站的页面结构。为了确保技术内容准确可靠并本土化,尤其考虑到开源软件在中国的大量使用, 他们特别聘请国内开源社区的知名专家对中文的表达方式严格把关。从优化用户体验出发,设计内容游览途径。此外,CCIC的技术专家在对Azure社区进行管理和维护的同时,还与国内各大开源社区保持经常性的技术交流,并积极主动地提供技术更新与支持。所有这些努力得到了国内用户的积极响应,改版几个月来,WindowsAzure.cn门户的流量翻了三番,Azure社区已经拥有成千上万活跃用户。
"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技术创新驱动企业与业务转型、发展的新潮流催生了新的发展机遇,微软也在加速拥抱开放技术,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争取促进多方共赢。"微软云Azure在加速开放。最近,我们刚刚加入了对Red Hat、Cloud Foundry的官方支持,并下大力气在容器技术上与开源社区加强合作,很快将实现Windows与Docker的双向支持。"
在中国,专注于提供Container as a Service云端容器服务的灵雀云已经在Azure上搭建起了自己的服务体系,完成了数万个容器的部署。在游戏领域,触控科技旗下的开源游戏服务器引擎Scut实现了与Azure PaaS服务的深度集成,能以API的方式直接提供Scut引擎的游戏开发服务,并提供了一键将游戏服务部署到微软云上的快捷方式。这不但为跨平台的游戏开发者提供了强力引擎,同时也提高了游戏服务的稳定性和易用性。
在发展迅猛的物联网领域,微软云通过Open IoT为不同的物联网应用场景提供了全面的软硬件支持。"Open IoT提供了名副其实的全覆盖,我们称之为'7-11'。"云浪生介绍说,"在设备端,我们能支持物联网领域的7种不同操作系统;在后端的数据链上,我们支持11项主流通讯协议。可以说,任何物联网设备都可以在微软的IoT解决方案中畅行无阻。"目前,莱森米的KTV监控, 西咸的海绵城市,庆科的智能家庭,南格科技的智慧医疗等均受益于此。
"从Azure IoT带来的物联网创新、到HoloLens实现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新视野、再到牛津计划打造的智能云和人工智能,微软的前沿技术正在这场新技术革命中帮助人类拓展自身能力的疆界。"云浪生说道,"但今天的微软不再是闭门造车的单打独斗。通过开放的API、开放的标准、开放的平台、开放的合作,微软正在敞开胸怀,邀请每一个人,来与和我们一起探索和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