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通信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从基础通信技术的演进到资源价值的进一步挖掘,传统通信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对于服务商来说,将已有的通信架构与实际业务相结合,强化其商业属性和场景关联性,成为云通信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这一趋势下,如何汇聚运营商的能力转化为用户需要的服务,并基于此衍生出更多的玩法,是云通信厂商需要思考的事情。在阿里通信总经理余鹏武看来,阿里通信要做的就是通过服务和产品中台能力,不断丰富中小企业客户与阿里生态深度结合的路径,在互联网化的通信连接能力之上,实现生态连接和赋能,打造生态化的数字连接。
在2018云栖大会·南京峰会—阿里云通信合作伙伴大会上,阿里通信与阿里云联合发布了多款云通信新品,并启动了517大促和合作伙伴计划。同时,阿里云通信推出国际/港澳台消息服务,正式宣布全面进军国际市场。该服务支持企业客户从中国境内向港澳台及境外地区用户发送消息,以及客户在港澳台及境外地区之间发送消息(6月上线)。
2018云栖大会·南京峰会—阿里云通信合作伙伴大会
余鹏武表示,阿里云通信正在通过着力打造数字服务中台和通信产品平台两大能力中心,加载阿里巴巴包括电商、娱乐在内的生态能力,打通B、C两端,实现一个庞大的数字化服务体系,“阿里通信就像是架在运营商生态、CT生态、IT生态、互联网生态之间的桥梁,对运营商的能力进行技术加工,为通信能力叠加上互联网生态的内容,服务于阿里巴巴生态中的客户。”
全球化的消息生态链
一直以来,全球化都是阿里巴巴集团的重要战略,伴随着阿里云海外数据中心的快速拓展,阿里通信的国际化业务也驶入了快车道。作为阿里云为全球企业客户提供的短消息发送服务,国际/港澳台消息服务通过API/SDK方式调用消息发送能力,将指定短信息发送到指定手机用户,用于企业向用户发送验证码、系统通知、会员服务等消息,其优势是对接国际专属消息通道,多通路运维保障,实时监控自动切换,覆盖全球及港澳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1000多家运营商,可以实现秒级送达。
阿里通信总监孔繁盛透露,国际/港澳台消息服务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优势:第一是强大的性能,有专门的阿里云机房进行保障,既支持大容量、高并发的消息通道,也支持电信级的运维保障;第二是灵活的计费模式,发送成功才计费,并且是一国一价;第三是安全保障,对于客户分发的消息进行金融级别的保护,根据每个国家的规定进行审核,满足各地的文化和监管要求;第四是智能调度,能够全方位监控通道的可达性,可按最优通道进行调度。此外,阿里通信还提供了完善的文档和便捷的接入方式,实时自动化的服务可保证在5-10分钟内实现对国际用户的COC到达能力。
应用场景方面,阿里通信除了会为企业客户提供业务查询、业务办理、信息反馈、通知公告、密码修改等领域的通用模板,还会为电商、金融等垂直领域提供深度定制化的服务,例如订单提醒、订阅通知、授权查询等等。在4月25日正式上线前的一周内,这项服务的预申请企业已经超过200家。
孔繁盛表示,阿里通信希望与合作伙伴一同打造全球的消息生态链条,通过引入更多的供应商来获取消息的通道资源,加上更丰富的业务接口和渠道商,联手在更多的垂直领域为客户提供安全、规范的业务需求,“国际/港澳台消息服务是阿里云出海的战略级产品,也是全面进军国际云通信市场的第一步。”
物联网连接的势能
全球化只是阿里通信服务延伸的一部分,其依然会围绕连接能力和赋能生态来做文章,物联网就是最典型的场景之一。为此,阿里通信专门设立了物联网连接管理团队,希望为中小企业接入物联网、运营商管理平台升级降低门槛。更重要的是,要在连接运营商能力的同时加入阿里巴巴的生态内容,包括支付宝的信用体系、数字娱乐内容,优酷虾米的数字娱乐内容、高德地图的导航资源等等。这样一来,其实每促成一个物联网案例都是对整个阿里巴巴生态的一次成功引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阿里通信花了三年时间对运营商的连接管理平台进行了完善和升级。
阿里通信高级运营专家张玉喜,亦是物联网连接业务的负责人,他认为物联网连接平台应该具有四个层面的能力,分别是连接管理的能力、内容整合的能力、行业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服务于B端客户和C端客户的能力。例如,阿里通信的物联网行业方案会以阿里云、钉钉为出口通达小B客户,而物联网应用则会以淘宝、天猫为出口通达C端客户。
物联网产品化方面,阿里通信推出了物联网宝卡,为B端和C端的客户提供了流量+内容的整体解决方案,并且基于技术定向资费更优惠。据了解,物联网宝卡的应用场景将包括车联网、户外广告、新零售等领域。以车联网为例,阿里通信会为运营商GGS构建通道并建立GPI,进而提供CPI、分流计费、导航、音乐等服务,支持分应用计费。这一过程中,宝卡不仅会提供定制、定向的套餐,还会有资费的优惠。
基于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的垂直解决方案,阿里通信还发布了云对讲平台,会为提供员工对讲管理、企业组织管理等服务能力,以及对讲端的软件服务。总结起来,其优势主要体现在高效的语言编码程序、高连接接通率,以及短时间通话(1秒以内)。此外,阿里通信还会与行业伙伴共同探索场景方案。例如,阿里与公安三所合作在上海投入了近3万部对讲机进行测试,由阿里通信提供底层能力,实际运营由合作伙伴负责。
数字服务生态的价值链
生态之于阿里巴巴的重要性无需多言,无论是技术、内容还是应用场景,阿里内部都有足够的试验田和养分去孕育出像阿里通信这样的垂直领域巨头。反过来,阿里通信也会紧紧围绕阿里巴巴的生态去向合作伙伴赋能。仔细观察,阿里通信连接并转化了运营商的能力去触达小B和C端用户,在其上叠加的数字服务(视频会员、优惠券、流量资源)都与阿里生态密切相关。新财年,阿里巴巴将其生态上的数字服务内容完整并入到阿里通信,这也是对后者赋能生态能力的认可。
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可是在大的舞台上表演也容易让人迷失方向。阿里通信的难得之处在于,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举个例子,阿里通信完全可以借助阿里的丰富资源去美国收购一家虚拟运营商换来很高的回报,可是这种做法不会对阿里的B端和C端生态带来多少帮助,因此余鹏武从没考虑过。
再如,阿里巴巴在2016年4月收购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需要和天猫的生态进行打通,以满足当地的购物和促销体验,而消息服务就是最直接触达用户的方式,包括在俄罗斯、巴西等地开展的菜鸟物流也是如此。在阿里通信探索新业务时,往往将内部需求放在首位,这样做的一方面好处是帮助自身业务快速成长,另一方面在新服务开放前也经过了阿里电商、物流、金融等生态足够多的验证,而国际/港澳台消息服务就是经过了这样的历练。
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同样是基于这样的考量,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阿里云总裁胡晓明曾提到物联网业务是阿里巴巴的第五条主航道,而阿里通信正是希望将运营商纳入到主航道上来,与其一道将端、云、连接的解决方案整合在一起提供给阿里巴巴生态的客户。张玉喜谈到,阿里通信物联网业务存在的价值绝对不是转售物联网流量的业务,“我们要运用阿里巴巴集团生态的优势,通过物联网连接的各个行业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这才是本质。”
结语
可以看到,阿里通信的与众不同之处不止在于商业模式,更在于对生态的深刻理解。从物联网这样的使能平台到国际/港澳台消息服务、权益平台、合作伙伴计划,以及“517云通信狂欢节”,都是在连接外部能力和内部生态的基础上附加数字内容服务,以期将阿里巴巴生态的价值最大化,而这种坚守恰恰是阿里通信成功的关键所在。就像余鹏武所说的:“阿里通信已经从一个纯粹的虚商,变成阿里巴巴内部数字服务生态的集大成者,将对整个数字服务生态带来巨大的变化。”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奔向国际市场 看阿里通信生态赋能的成功之道//cloud.zol.com.cn/687/6875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