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已成为分析师、软体商、媒体纷纷讨论的话题,但你的IT组织真正了解采纳云计算的过程吗?
云端博客Chris Hoff日前写了一篇文章,对这个议题有一番独到的见解。他表示,至少就内部“私有云”(private cloud)架构的部署而言,全球各地的企业都面临两种选择:采用可得的开放核心或开放原始码软体导向的云端堆叠,或是采用一些专属或封闭原始码的云端堆叠。
选择第一种方案,意味你必须投入大量的工程与软体开发资源;选择第二种方案,则意味你必须聚焦于整合其他公司的解决方案。对企业和服务供应商而言,很难判断哪一种方法最能在成本效益与风险之间取得平衡,因为这涉及用途、解决方案提供者的存活能力等因素。
Hoff指出,目前没有“快速简便”的解决办法,长期倚赖某家供应商,势必大大地增加成本与复杂度。但另一方面,选择开源码云端推叠,虽然购置的成本较便宜,但却需要投入更多的开发、工程和操作人力,才能启动并维持运作。
换言之,全球IT要花一些时间,才能让私有云真正迈入“主流”。这样说来,云计算其实不如想像那么具有震撼性吗?
错了。Hyperstratus执行长暨顶尖云端博客Bernard Golden指出,控制云计算采纳步调的不是企业的首席信息官(CIO)或首席技术官(CTO),而是软件开发者。
如果云计算果真是一种以应用程序为导向的模式,而应用程序的运作又另外交给服务或基础设施部门来管理,那么应用程序运作几乎确定会根据个别应用程式的情况,分别开发、配置等等。
若是如此,那么应用程序的作业自动化会:变成开发软件过程中的一部分,因此受开发决策的影响,会远甚于受IT营运决定的影响;且目标会锁定特定的部署环境(云端或云端生态系),进而预先指定进行中的作业需求。
这正是为什么我认为短中期内公共云端采纳速度会很慢,对必须达到法规要求的重大工作负荷(critical workloads)而言尤其如此;长期来看,则IT环境可望由混合式IT当道,但公共云将是较占上风的部署模式(或收购模式,就软件即服务SaaS而言)。
就经济效益而言,云计算的吸引力令人难以抗拒,而技术问题也可迎刃而解。法律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还有待观察,但过去一年来的迹象显示,法院和国会方面都了解,保护存在第三者环境里的资料,是很重要的。企业律师预期,未来两、三年,云端提供者可望与他们的客户想出解决之道。
到头来,云计算之旅不会是一种依照剧本排演的过程,而会是一种充满意外发展的进化过程。问题是,贵公司的IT文化能应付得了吗?
- 相关阅读:
- ·企业CIO云观察: 如何全面了解云计算
//cloud.zol.com.cn/469/4698552.html - ·CIO如何更好地预测云计算的隐性成本
//cloud.zol.com.cn/469/4696252.html - ·云观察: 企业IT需要全面了解云计算
//cloud.zol.com.cn/468/4684885.html - ·八大行业CIO谈云计算大数据落地真相
//cloud.zol.com.cn/460/4602464.html - ·信息安全升级 “去IOE”会继续发酵吗
//cloud.zol.com.cn/458/4585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