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作为中国新能源布局的核心力量,正深度探寻生态治理与能源开发协同共进的创新路径。央视系列纪录片第三集《绿链新生》与自然对话,见证鱼米之乡的春华秋实、经历极寒北国的冰雪挑战、让荒漠戈壁重现绿色奇迹。
水乡新韵:临川渔光互补创新运维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地处鄱阳湖平原腹地,抚河及其支流交织出稠密河网,滋养出肥沃的农业土壤,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水,在这里不仅是农业灌溉的关键,更是这片土地的生命线,一座座水库见证着四季的丰收。
大唐集团玉湖光伏电站
为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大唐集团在此因地制宜发展“渔光互补”模式。光伏板架设于鱼塘上方,不仅能发电,还能为水体遮光降温,抑制藻类繁殖,为水产养殖营造良好环境,实现“渔、电、环保”三方面价值提升。
渔光互补模式
然而,作为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水系,抚河水位随季节涨落,散布其中的水库也难以集中管理,给运维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大唐集团携手华为创新使用IV&CV融合诊断解决方案,彻底颠覆了传统人工巡检模式,将原本需要50天的全站巡检缩减到7天。大幅提升了电站的运维效率,引领光伏运维进入AI应用新时代,为渔光互补项目的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油城新变:大庆光伏助力能源转型
1959年,大庆第一口油井的开采,开启了共和国石油工业的辉煌篇章,60多年来,大庆油田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如今,这座“油城”正经历着向“新能源之城”的深刻转型。
曾经依赖石油的单一经济模式,逐渐被多元化清洁能源取代,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地热能利用等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华能大庆长胜100MW光伏电站,便是这一转型浪潮中的重要项目。这是华能黑龙江公司落实国家双碳政策的关键举措,也是大庆市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区首批示范项目,被列入2020年度黑龙江省百大项目。
华能大庆长胜100MW光伏电站
同时在极寒的环境下,华能大庆长胜100MW光伏项目对华为逆变器的智能运维及抗寒设计提出了严苛挑战。
SUN2000-196K逆变器
长胜电站使用华为数字能源SUN2000-196K逆变器,工作温度范围可在零下50度至70度之间,并可在零下50度的环境温度下自动启动,以确保逆变器在极端环境下的长期稳定运行。保障了项目的稳定运行,助力大庆在新能源转型道路上稳步迈进。
沙漠新绿:磴口县光伏治沙重塑生态
贺兰山麓、黄河岸边,乌兰布和沙漠已存在7000年,强劲的季风使其沙尘暴频发,曾长期向东扩张。磴口,这座位于沙漠东缘的小城,成为阻止沙漠东移的关键防线。
国家电投内蒙古磴口县100MW光伏治沙项目
国家电投集团在这里治沙长达十三年。如今,曾经漫天黄沙的区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植被覆盖率达到 70% 以上。“沙漠+光伏+设施牧草”的特色模式,为这片荒芜之地带来了生机。在提供绿色能源的同时,项目通过植被恢复,逐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适应风沙干旱环境的数字化智慧运维模式,也为项目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SUN2000-300KTL-H0逆变器
在磴口光伏项目中,华为逆变器表现出色,2024年磴口光伏治沙项目年发电量达3.584亿千瓦时,超原计划0.066亿千瓦时,具备风扇反转除尘的华为逆变器,大幅提升了运维效率,节省了客户运维成本和运维压力。同时,乌兰布和沙漠也正从荒漠逐步变为绿洲,书写着绿色发展的希望篇章。
从河网密布的江西临川,到银装素裹的黑龙江大庆,再到风沙漫天的内蒙古磴口,这是一段充满创新与突破的征程。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大背景下,能源央企携手华为持续推进生态友好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未来,华为数字能源将持续深耕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创新,使其进一步融入千行万业,让绿色电力惠及千家万户,为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