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高度自动化、技术驱动的经济环境下,业务能力与IT能力正越发密不可分。IT能力已经成为企业推动自身业务向前发展的重要赋能器,IT基础设施从根本上决定了业务的成败。
然而,由于IT基础架构日益复杂,不灵活、脆弱和昂贵正成为其代名词,企业IT服务的成本由此水涨船高,导致投资预算穷于应付IT维护,无法最大限度地支持业务。相关调查显示,企业70%以上的IT预算被运用于基础架构和应用程序维护以维持现状;仅有不到30%的IT预算被运用于基础架构和应用程序的投资,以实现竞争优势和支持企业创新。
对那些希望通过IT能力拥抱业务创新梦想的企业而言,他们正迫切寻找一种新的IT服务模式,将应用和信息从底层基础架构的复杂性中解脱出来。事实上,这正是当今IT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被重构的IT图景
类似的挑战在一个世纪前人类使用电力的进程演变中也曾出现。
当时,成千上万的工厂都拥有自己的发电机,他们既生产商品又生产能源以解决自身的动力问题。私人发电设施的存在,增加了工厂主的固定资产投资,导致可用资本无法运用于直接推动业务增长的领域。同时,一旦技术过时或设备出现故障,便意味着庞大的更新及维护费用。
此后,科技和工程的一系列进步使具备中央形态的大型电厂开始出现。大型电厂集中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促使电力成本大幅降低、效率急剧提升,使电力逐渐成为一种公用事业。对工厂主而言,他们不必再自建发电设施,转而从更加高效的大型电厂购买廉价电力。
如今,电力生产在一个世纪前遭遇的变革正在IT行业酝酿。由单个公司生产和运营IT系统的状况正在被中央数据处理工厂通过公共网格取代。IT正在逐渐演变成公用设施,完成从工具到效用的转变,并由此诞生了一种崭新的IT服务模式,这便是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运算方式,IT基础架构可以作为一种可靠的、可随处获取的公用设施服务向用户提供,其概念类似于电力、电话。全球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对云计算的描述是“一种新的运算方式,将可扩展的、富有弹性的IT功能作为一种服务提供,获得更好的技术共享(尤其是多租户应用或虚拟机),增强的自动化,快速动态的改变,政策驱动及面向服务,减少的复杂性以及自动响应”。
云计算能有效降低成本、增加灵活性和提升服务质量,将应用和信息从底层基础架构的复杂性中解脱出来,使IT能够专注于支持和提升业务价值。
云计算的演进
基于硬件和软件基础架构的传统计算模式,让位于基于应用和服务提供的云计算模式是一个必然经历的过程。但是,由于商业、技术、管理等多个层面的挑战,该转变过程尚需经历三个重要的阶段。
首先,需要将现有的数据中心转化为内部云(Internal Cloud)。内部云是一种在内部IT环境中提供的云基础架构,它为内部的IT服务提供者带来了云计算的好处。例如一些大型企业在全球往往有多个大型的数据中心,每个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处理的繁忙时段并不相同。在如今网络传输速度早已不是问题的情况下,一旦企业认为自己所处地理位置的数据中心无法满足当前数据处理要求时,便可将任务远程交付于此刻处于闲置状态的其他数据中心。这便是内部云(Internal Cloud)服务。
其次,当内部云出现之后,除单个企业内部的有效运用之外,同一行业或具备相同特性的对等企业之间也可实现数据处理服务的交换,这就是外部云(External Cloud)服务。外部云是一种由托管或SaaS提供商等外部IT服务提供商提供并管理的云基础架构。举例来说,当前有许多企业一方面不希望无穷尽地进行IT投资,另一方面其实际的IT需求正有增无减。面对这样的挑战,企业之间可以通过相关手段利用对方的资源。例如目前以银行为代表的众多机构,运算资源每年只为满足短短几天的峰值运算要求,其他时间段则处于闲置状态。假如其他企业希望在不影响银行本身的管理和安全机制的情况下租用闲置的运算资源为其服务,这便是内部云服务。当然,对于未来的外部云IT提供商而言,能否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安全机制、费用清算机制以及具备足够的公信力将是外部云能否尽早实现的决定因素。
最后,是公共云(Public Cloud)服务。该服务通常由第三方服务提供商通过公共或开放的网络向用户提供。就中国市场而言,最终扮演公共云提供商角色的厂商或机构,必然会与拥有网络资源的电信运营商产生某种程度的结合。电信运营商将会在涉及安全、计费等领域与包括虚拟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内的众多IT厂商紧密协作,共同构建公共云。
- 第1页:被重构的IT图景
- 第2页:虚拟私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