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初的上海,迎来了一件开源领域的大事件。OPEN INFRASTRUCTURE SUMMIT落地上海,如果算上更名之前的OpenStack Summit,这是举办的第20次峰会,更是OpenStack基金会(OSF)首次将这一盛事带到中国大陆。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开源技术在中国的繁荣发展。根据GitHub公布的年度报告,中国用户在亚洲地区的贡献占比达到31%,在全球范围内对开源的贡献仅次于美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独立开发者在开源项目、基金会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就像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理事长奚国华在开场演讲中所说的,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开源生态的建设,正在从开源的“参与者”向“参与者+贡献者”转变。
OpenStack基金会执行董事Jonathan Bryce
作为一项世界范围内的开源活动,开源基础设施峰会对全球的开源社区和项目协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峰会的组织方和运营者——OpenStack基金会支持着全球187个国家超过10万名社区成员参与开源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应用,并且在持续吸纳新的成员,卓朗科技(一家为中国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云服务的供应商)就在上海峰会上被正式推选为基金会的黄金成员,这也是第十一家获准成为黄金成员的中国企业。
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采用OpenStack软件的市场,在OpenStack第20个版本“Train”中的代码贡献排在第二位。调研机构451 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预计未来四年亚太地区OpenStack市场份额将增长36%,在2023年全球市场份额将达到77亿美元,其中亚太市场约占三分之一。可以看到,包括腾讯、百度、中国移动、中国铁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银联、中国邮政银行和中国国家电网等企业都在积极采用开源技术进行创新和应用。
OpenStack基金会执行董事Jonathan Bryce表示:“中国市场积极拥抱开源基础设施,并以其他地区少见的部署规模来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中国用户正将OpenStack与Kubernetes结合来解决在开源基础设施的应用中所遇到的大问题,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集成Airship和StarlingX等项目,在中国市场采用开放的可组合的基础设施来满足其应用程序的运维需求。有如此多的大型用户出席上海峰会,这在以往的开源基础设施峰会上未曾有过,通过他们面对面的分享,社区成员收获颇丰。”
中国力量引领开源创新
如今,OpenStack支持着全球75个公有云数据中心和数千个私有云的运行,计算核心超过千万级别,在最新版Train中,有超过165个不同组织的贡献者提交了2.55万次更改。从早期仅有少数科技公司采用,到现在用户遍及金融、电信、零售等各个行业,更多的人不止是在使用OpenStack软件本身,OSF基金会所运营的项目也在发挥更大的价值,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是这个开源社区吸引人的地方。今年的上海峰会,有半数注册者是首次参加,OpenStack用户和开发者的比例创下了新高,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社区成员和开发者出席。无论是在哪个城市举办峰会,OSF基金会的定位都是全球性参与的。
也正是得益于这种全球范围内的社区贡献,才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进了核心地带。今年首次成为黄金会员的卓朗科技采用OpenStack技术通过其六个数据中心来交付云服务,还将计划纳入Ironic裸金属和Kata Containers项目,在参与代码审查和改进文档的同时向上游贡献代码。在卓朗科技,有一只核心的OpenStack技术团队,直接参与了Train版本中Nova项目的开发。
“我们社区成员跟其他基金会的成员构成和机制不太一样。我们的社区成员加入基金会,并不是作为赞助,社区成员有数量限制,有8个白金席位,24个黄金席位,所有加入基金会的成员,不仅赞助基金会,还要参与社区开发、参与软件产品和服务的发布以及软件的部署。”Jonathan说。
在当前的OpenStack社区中,来自中国、北美、欧洲的开发者各占三分之一,OSF基金会也在尽可能的克服时区、语言、文化的问题建立起一个融合的交流环境。OpenStack基金会技术委员会主席Thierry Carrez谈到,基于协作的基础设施平台Opendev·org,社区开发者可以进行更多的开发资源共享。同时,OSF基金会还在邀请全球社区资深的开发和技术专家到中国进行培训和技术交流。OpenStack基金会中国社区经理李昊阳表示,OSF基金会此次把全球社区的上游学院首次带到中国,帮助中国的开源和软件开发者了解如何入门、如何开始参与全球社区的开发,以及如何提交第一个代码。
值得一提的是,OSF基金会还在上海峰会期间与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CESI)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共同制定OpenStack生产案例的标准,根据相关标准制定测试计划和案例,进行互操作性评估和认证,进而促进开源生态系统的有序发展。CESI将开发和维护互操作性评估工具,并聚焦共同的研究成果(例如标准化),将社区的互操作性工具与中国的OpenStack生产环境相结合,参与OSF社区贡献。具体来说,双方将根据中国地区的市场推广和行业发展需求,合作开发两种类型的联合认证:A型认证适用于开发阶段,主要针对合规性功能(例如OpenStack云产品和服务的接口)进行认证;B型认证适用于交付阶段,主要是在用户环境下就OpenStack云产品和服务的接口一致性进行认证。
OSF基金会与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CESI)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场景需求推动创新实践
与零售、物流、能源、政企等领域一样,电信行业对于OpenStack的采用也是大规模的,在网络虚拟化、分布式存储、自动化部署等方面与很多社区项目的新功能进行了结合。而在OpenStack早期开发时对IPv6的支持,也是由电信公司所实现并贡献到社区的。在最新版本Train中,有个名为“KARBOR”的组件就是由中国公司主导实现的。Jonathan对笔者透露,“这个组件主要是实现灾备的恢复,当出现情况时可以实现备份、调度,可以恢复一些已经损坏掉的工作负载,从快照镜像里恢复之前破坏掉的镜像,KARBOR是一个灾备的管理组件,是由中国移动领导完成的。”
事实上,中国电信运营商对于OpenStack技术的理解还要更为深刻。中国移动为云转型打造的三朵云(移动云、IT云、网络云)均基于OpenStack开发,计划部署30多万个节点, KVM、VMWare、XEN、PowerVM平台均通过OpenStack统一管理。目前,中国移动拥有OpenStack上规模最大的计算集群商用案例,包括超过4000节点的单集群和未来超过20个节点的公有云,在SDN上兼容阿朗、华为、中兴、华三、思科、锐捷等企业的方案,在裸机方面对IT私有云进行了超过70%的节点部署,并重构了社区的裸机方案。
中国电信的私有云分为云服务管理层和云资源管理层,后者基于OpenStack可在300多种异构资源池中实现对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通过统一管理分层应用和1+N多层部署,可以满足管理多层级、大型区域DC、核心DC和边缘节点的需求。目前,中国电信已在生产环境中部署了适用于5GC,vBRAS,vIMS,vCPE的OpenStack,还在MEC中采用OpenStack技术,并基于OpenStack和StarlingX进行了优化和增强。
中国联通则通过基于OpenStack Rocky构建的沃云平台,在单一集群中扩展了1000余个节点容量,50万个并发租户和EB级存储以支持其计算加速设备,以及GPU、FPGA和NIC直通功能,从而提高虚拟机网络的访问速度。借助StarlingX支持云原生平台架构,提高了基础云平台的管理效率(初始化部署、打补丁、节点配置管理),以及基础云平台的可用性和可靠性(重新配置成熟的技术,具有高可用性的服务组件,支持平台故障管理等功能)。
不仅是电信领域,行业上云已是大势所趋,大数据、AI等应用场景对云平台的高性能、高可用、高并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客户希望单一集群既可以满足虚拟化、容器等资源的部署和应用,又可以提升IT资源利用率并显著降低运维管理复杂度。峰会期间,浪潮联合英特尔发布了《基于500节点大规模单一集群行业云部署和性能优化白皮书》,为社区成员与用户构建规模更加庞大的OpenStack单一集群,提供了详细且经过实践检验的指导规范。目前,浪潮云海OS进一步强化全栈云能力,可实现全栈应用承载、全栈基础设施构建与管理。其中,浪潮云海ICOS已具备单集群设计规格超1000节点能力,并在广电等客户中成功部署了单集群1000+节点的大型行业云。
多元项目成为社区新动能
正如前文所说,源源不断孵化出的新项目是开源社区永葆活力的基石,那么在OSF基金会托管和试运行的开源基础设施项目Airship、Kata Containers、OpenStack、StarlingX、Zuul有着哪些新进展呢?Kata Containers是一个致力于构建轻量级虚拟机的开源容器运行时,这些虚拟机的感知和执行方式类似于容器,同时采用硬件虚拟化技术作为第二层防御机制,提供更强的工作负载隔离。自2016年以来,百度智能云就开始关注Kata Container项目的前身Clear Container,当前其在容器产品中已将17个主要的在线业务迁移到Kata平台,云服务上运行Kata环境的CPU内核数量达到3.1万个,百度内部业务运行Kata的CPU数量约为1.2万个,预计在2020年还会有更多的业务跑在Kata上。
据了解,百度智能云将Kata Containers整体集成到百度内部和外部云服务的基础平台中,并借助Kata Containers为边缘云场景构建了安全的环境。其云产品(包括虚拟机和裸机服务器)覆盖中国华北和华南的11个地区,包括18个区域和15个集群(每个集群的物理机达到5000台以上),这样的成功实践也为其赢得了第十一届超级用户大奖。
StarlingX可以在边缘计算场景集成OpenStack和Kubernetes,是一个完整的云基础设施软件堆栈,适用于条件严苛的工业物联网、电信、视频传输及其他超低延迟用例中的边缘应用,在12月即将上线3.0版本。为该项目进行上游贡献的中国公司包括九州云、中国银联和烽火通信等企业。其中,中国银联使用其支持平台服务以降低建设成本。峰会期间,还介绍了利用StarlingX在边缘支付服务应用程序(如人脸识别、汽车牌照检测、支付等)方面的用例。
Airship是一组可提供声明式自动化云部署的松散耦合、可交互操作的开源工具。韩国运营商SK电讯很早就将Airship视为基础设施创新的基础,在1.0版本中构建了开源软件TACO,该软件已应用于NFV的LTE / 5G NSA、大数据平台和传媒云。明年Airship 2.0上线之后,SK电讯将进一步拓展5G网络的演进,尤其是MEC(移动边缘计算)和5G的协作。
Zuul是一个驱动持续集成、交付和部署系统的程序,重点聚焦路由网关和自动化测试服务。中国汽车公司吉利旗下的子公司沃尔沃汽车公司是Zuul的主要用户,采用Zuul来驱动其持续集成(CI)系统,基于Zuul的管理系统GIT可以进行快速、可扩展的分布式操作,其附加程序Gerrit可提供协作代码审查。此外,宝马汽车也在使用Zuul集中测试所有的软件堆栈,使得独立的团队可以在不同开发不同组件,为最终产品进行协作。在测试时,可以在不合并问题代码的情况下,帮助团队快速工作。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项目,OSF基金会还也对新的项目进行评估,预计会在明年初公布。“我们会对项目进行认真筛选,不会无限量地增加托管项目。”Jonathan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要看这些项目是不是能解决特定的在云计算应用方面的问题,以及是否可以提供更好、更广泛的社区建设、成熟度、社区合作。从基金会的想法来说,我们希望做的每个托管项目或是发布的项目,一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的决定。”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OpenInfra上海峰会:中国已成为开源创新的一方沃土//cloud.zol.com.cn/732/7320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