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
    作者:徐鹏

    揭秘SaaS的崛起之道:中国的独角兽在哪?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暂无评论

    都在玩SaaS 中美到底差在哪?

      如今,美国的SaaS市场已经比较成熟,得益于开放和清晰的定位,每个垂直细分领域都有占据一席之地的厂商,无论是1990年成立的Ultimate Software,还是六年前创建的Upland Software,在各自市场发展的都还算不错。在美国上市的前六大SaaS公司总市值近1000亿美元,涉及领域包括CRM、ERP、HR、企业流程管理、医疗等。尽管约80%的公司并未盈利,但是从市盈率的水平来看,投资者普遍对这些企业抱有高成长性的预期。

      美国大型IT公司使用SaaS产品的比例并不低,会出现某家公司同时在部署多款SaaS应用的情况,每项服务都有专攻的业务,例如Slack之于交流协同,WorkDay之于人力管理。不管是垂直还是平台服务,找到所面向的客户群很重要。

      此外,美国IT人员的保有量和企业认知也为SaaS铺平了道路。在硅谷,数百万的科技从业者很容易在初期成为SaaS产品的潜在用户群,相对应的,这些SaaS企业的销售和服务人员的熟练度也较高。同时,美国的企业客户很早就建立了付费使用的习惯,形成了供求双方的良性发展。由于有了企业认知,使得其他新的SaaS产品出现时,迁移起来也显得自然。

      至于中国市场,SaaS的概念诞生于十多年前,只不过近两年才有了显著进步,这也要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普及。包括BAT在内的国内大中小创企业,纷纷涉足SaaS市场,而投资者也开始从一片红海的2C市场转向2B。业务模式上,随着国内SaaS企业的本土化深耕,逐渐从传统的OA、CRM等向人事/薪酬/流程管理、人力资源等垂直轻量化的服务延伸。

    揭秘SaaS的崛起之道:中国的独角兽在哪?
    商业用途广泛(图片来自The Next Web)

      事实上,从国家“双创”战略的提出,加上传统企业的新IT转型,为SaaS创业公司提供了好的机遇。此外,新兴创业公司受国外科技模式的影响更深,也逐渐成为了“硅谷潜在受众”。从市场规模来看,根据易观数据,2016年国内企业级SaaS的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达到70%,潜力巨大。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问:既然有这么多机会,那么国内SaaS行业怎么没出现独角兽公司(超10亿美元估值)呢?我们采访了创新工场合伙人张鹰。他认为,中外市场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支付习惯和意愿、策略优先级、企业信息架构、生态环境。在一些中国企业的经营者看来,首要考虑的是声誉和顾客获取成本,对于稍“隐性”的管理效率提升没那么看重,这方面的付费思想是需要引导的。

      除此之外,部分企业对SaaS打通整个消息系统、工作协同等理念并不感兴趣,“打通了又怎么样,能多给我钱吗?”其实他们没意识到的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和信息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国内SaaS的生态环境也有待培养,几乎没有覆盖品牌支持、交流沟通、分发渠道的完整平台,背后还要有强大的云服务作支撑。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本文导航

    关注排行榜

    产品品牌

    文章推荐

    互动沙龙

    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返回首页
    专家咨询